「今天耆那教最有名的僧侶,阿闍黎·枌玳薩拉 Acharya Vidyasagar 要來我家吃飯呢!」
「今天耆那教最有名的僧侶,阿闍黎·枌玳薩拉 Acharya Vidyasagar 要來我家吃飯呢!」烏秘旭在 WhatsApp 留了這麼一句話,我看了滿頭大霧水。耆那教主要有兩大派別:一派穿白色衣服 Śvētāmbara;一派不穿衣服 Digambara。阿闍黎·枌玳薩拉就是不穿衣服那一派,目前最有名的僧侶;連印度總理穆迪也曾經拜見過阿闍黎·枌玳薩拉,尋求他的祈福與建議。
耆那教 Jain 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耆那教徒也茹素,而且飲食規則非常嚴謹,跟一般茹素的印度教徒有很大的差異。在城市,很容易看到耆那教的餐廳與商店,因為耆那教徒多半是吠舍,商人階級,所以在鄉下幾乎沒有任何的耆那教徒。原本烏秘旭也試著找一位耆那教的朋友讓我們有機會去他家裡認識耆那教家庭素食,不過這幾年克久拉霍的觀光客少很多,在地的耆那教徒,很多都搬到其他大一點的城市去討生活了,烏秘旭的朋友也悄悄地離開,所以我們就沒有機會嚐到耆那教的家庭料理了

非暴力是耆那教信仰的中心主張,耆那教飲食最大的重點,就是也以非暴力為出發點。既然是非暴力,當然是不能吃肉,不過耆那教除了不吃肉以外,也不食用任何生長在土壤裡的植物根莖部位,例如:洋蔥、馬鈴薯、紅蘿蔔...等等。
不吃任何土壤裡面長的根莖類蔬菜,跟非暴力有什麼相關性呢?
耆那教教義認知,從土裡面拉出植物,這個動作本身對於生長在土中的微生物與昆蟲,是一種很大的「暴力」,這些生物很可能在採收的過程中受到了傷害。所以耆那教也不吃蜂蜜,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採蜂蜜對於蜜蜂群有極大的傷害;有些耆那教徒也不喝牛奶,因為他們認為現代牛奶的來源與產出過程,對牛有極大的傷害。無花果也不能食用,因為無花果中經常有微小的蚊蟲寄居在裡面,另外喝水也得要先過濾,並不是擔心水質不乾淨,而是避免喝到在水裡面的小生物;太陽沒有出來不可以煮飯吃東西...等等,有著許許多多的規定與應該不應該吃的東西,這一張耆那教飲食規則列表,隨著家族和派別,長短會所不同。
不久後,烏秘旭就傳了阿闍黎·枌玳薩拉在他家中庭離開的影片,和他家前面滿滿都是來見阿闍黎·枌玳薩拉一面的耆那教徒的照片。
不過耆那教最有名的阿闍黎,為什麼要到一個印度教徒家吃飯呢?
故事原來是這樣:
每個夏天,阿闍黎·枌玳薩拉會選一個聖地去朝聖,今年夏天阿闍黎選擇來克久拉霍的西古廟群中的耆那教古廟;這樣一個消息,對於觀光客日漸減少的克久拉霍居民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好消息。阿闍黎到一個地方朝聖,可不是待個一天、二天的事,而是一整個夏天,因此在這個夏天,克久拉霍充滿了從外地前來尋求阿闍黎賜福的人;不單單是耆那教徒前來看這個聖人,連一般印度教徒也會慕阿闍黎僧侶的大名而好奇前來觀看,許多印度教徒跟台灣人有個很相似的地方,就是見廟就拜,有聖人就得趕快來看看的心態。在這炎熱的夏天,嘟嘟車天天從火車站、公車站和大街上來來回回穿梭,克久拉霍的街上充滿了前來朝聖的印度人,而每個克久拉霍嘟嘟車的司機荷包都賺的滿滿滿,每家克久拉霍旅社的房間也都住的滿滿滿,對於以觀光業為重的克久拉霍來說,這已經是很久不見的景象,也難怪做旅遊業的烏秘旭會這麼地開心還特別給我留話。

阿闍黎居住在克久拉霍的那段時間,每天清晨耆那教徒會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紙上,塞入椰子裡面;然後把椰子放在阿闍黎休息場所的外面,一早阿闍黎就會從眾多的椰子中挑選一個椰子,這位幸運椰子的主人,就可以恭請阿闍黎到他家中用餐。有一天,烏秘旭認識的耆那教徒朋友的椰子被抽中了!可是這位教徒覺得自己的家並不適合招待尊貴的阿闍黎,於是他跟烏秘旭商借了他們兩兄弟新買、可是還沒有正式入住的新房子,招待阿闍黎在此用餐。於是意外性地,杜蔚諦兄弟的新家就這麼被一位有著強烈又強大能量的耆那教阿闍黎給駕臨過了!
這次,我們到烏秘旭家學習家庭料理時,不時看到有人經過烏秘旭家,而對著房子指指點點,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烏秘旭在,他總會跟這些遊客交談幾句,然後面帶驕傲地大聲回答說:「是啊!!阿闍黎·枌玳薩拉曾在我們家裡吃過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