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安娜
印度安娜
安娜煮攏好呷。安娜撒攏好呷

印度喜帖大市場

透過 - Admi mail
28.12.19 09:09 AM
解密印度廚房 第380頁

我這輩子真的沒見過這麼多的喜帖,各式各樣林林總總拉拉雜雜全都在這裡

德里的月光市集是北印度各個城市老闆必來採購的地方,市集被分成許多不同的區塊銷售不同類型的商品,有我常去的香料區、居家用品區、工程用品區、文具用品區、服飾區、婚禮區,凡是想得到的,月光市集都有,不過就是要找得到。錯綜複雜的小巷子,看不完的店家,雖說不至於迷路,因為路一定會通道某個地方,不過要再次找到回來的路才是真功夫。


在文具用品區中有一區塊是專門在賣喜帖的,我這輩子真的沒見過這麼多的喜帖,各式各樣林林總總拉拉雜雜全都在這裡,其中最特別的是立體雕刻木盒子的喜貼是我第一次看到,穿透的雷射雕花做工,上面刻的不只是美麗的圖案,盒子外面還刻著新郎新娘的名字,打開盒子的小抽屜裡還有喜宴與儀式的地點時間,所有五天的資訊都雷射刻在木制的喜貼上,華麗程度真的是讓我目瞪口呆。

文具用品區
印刷店家。
各式各樣的紙囍帖。

在約二坪的店裏,五位客人看著一位年長的客戶,在旁邊檢查一疊華麗的雙層喜帖,我在旁邊數數大概約有90或100張,有人終於忍不住發問:「很漂亮的喜帖,您是印了幾張啊?」


老人家頭也不抬,語詞中帶有怒氣地回答:「107張。」


坐在店裏的客人,大家臉上都出現,哎呦的表情。


老人家持續把喜帖塞入他的背包,抬頭開始抱怨:「年輕人說不要發喜帖,說發電子郵件就好了,結婚才一次怎麼可以這樣草率呢?不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也沒有要回家鄉辦婚禮,說在這裡辦辦,請請朋友就好了...」


書利室問:「您從哪裡來的啊?」


老人家說了一個地名,繼續說:「孩子是在德里生德里長,但是全家只有我在德里啊!其他人怎麼來參加婚禮呀!大家都還在家鄉,回去辦不就好了嗎?什麼不要,一定要在德里辦。喜帖發的那麼少,喜宴也很小,不知道年輕人在想些什麼!」


老人家一邊唸,一邊背上塞滿喜帖的包包,手上拿著塞不進去的喜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書利室說:「哈囉!需要什麼服務嗎?」到底誰才是印刷店的老闆啊?

書利室看看我,我繼續喝奶茶,我們是來店裏找克久拉霍印刷店的老闆。 印刷店老闆跟書利室是好朋友,每個月老闆固定會來德里月光市集採購各種印刷店需要的物品;這次,印刷店老闆就是要來採購喜帖,所以我們才來到這家店和他會合。在德國和朋友一起開旅館的書利室,每次回印度就會印製傳單帶回德國,畢竟在印度印比在德國便宜許多。


印度的印刷工業十分發達,算算看一場小場面的印度婚禮大概發出300到500張喜帖,大一點的婚禮600張喜帖起跳,尤其是現在結婚的人特別多,單單喜帖大概就足以撐起印刷的一片天,再加上其他學校、商業、觀光需求,印度印刷工業要不發達也難。不過關於婚禮,印度人的概念就是既然沒有場面,也一定要有人面啊!所以喜帖的數量就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像剛剛那個107張的數量,的確是會令老人家傷心難過,就算是一張雙層有水準、有看頭的豪華喜貼,也無法抑制新郎父親大人心中對於新時代年輕人思想的惱怒。

有經過德國科布倫次的朋友,可以順便去 Hotel Brenner 看看書利室喔!

Admi 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