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吃飯時間,跟義大利南部人有點像:早上10點後吃早餐,中午2點後吃午餐,晚上9點以後吃晚餐。

可是,為什麼印度人這麼晚吃飯呢?這是一個連烏秘旭和卡魯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他們也都知道根據阿育吠陀理論,晚上不能太晚吃飯,因為睡覺的時候需要保持完全空腹,算起來晚上9點吃完晚飯,即使茹素,最快也要半夜12點半才能睡覺了,不過晚上9點吃飯還算早,烏秘旭常常10點過後才吃晚餐。
幾年下來觀察克久拉霍人的作息,發現當地人的工作狀態受到太陽的影響很大:凡事要出門的工作,很多時候都要等太陽光比較不強才有可能執行。特別在侯麗節後,二月底三月初,夏天開始,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實在是太熱,連收割也要等太陽西下才開始。所以早上要把握太陽發功之前把田裡面的事情處理好,然後才回家好好吃飯,6、7點到田裡工作前先喝點奶茶,差不多10點回家開始吃早餐;就因10點才吃早餐,午餐也不可能太早吃,另外因為4、5點太陽光小了,才要開始另一半的工作,如果太早吃午餐,下午正要展開工作不就先餓了嗎?!晚上,等工作結束後回家8點多,再煮飯,最快也要9點才能用餐了。


就算是不務農的商人,夏日中午也會拉上鐵門回家休息,因為實在是太熱了,根本不會有人出門,又怎麼會有客人上門呢!不如回家吃飯、睡午覺養精蓄銳比較實在。但是賣水冷扇的店一定會開,因為這段時間就是人們最需要水冷扇的季節,越熱越有客人來補貨。這樣炎熱的季節在5、6月達到高峰,破攝氏40度是家常便飯;之後6月底7月初雨季來臨,高溫隨著每天下午短暫的大雨,稍微得到控制,但是中午還是又濕又熱的來到攝氏30好幾度;這樣普通炎熱的溫度,將會持續到10月底11月初的排燈節,排燈節一過冬天就正式到來,中午的高溫才會開始慢慢地下降。算算一年克久拉霍大概有9個月左右的時間,只有早、晚適合工作,中午都熱到要躲在室內來保持健康,不難了解這樣的氣候狀況,對於在地人生活作息產生的影響。
在外工作的印度男人很多的確是餓就吃飯,印度的街邊小食很多,不論的大城市還是小鎮村莊,大馬路邊還是鄉村路旁,下午的時候都會冒出小攤販,賣咖哩餃、小炸餅甚至炒麵,每攤總是圍滿了人在吃點心,畢竟晚餐是晚上9點後的事,在這之前總是不能餓著了啊!